精锋医疗完成超2亿美元C轮融资签约,国策投资持续追加投资
近日,国际领先的手术机器人平台公司精锋医疗(Edge Medical)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C轮融资签约。本轮融资由博裕投资领投,淡马锡和红杉中国联合领投;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OrbiMed、晨壹投资、大湾区基金、Octagon Capital、Sage Partners、临港蓝湾资本、未来资产等海内外知名投资人跟投。三正健康投资、LYFE Capital(洲嶺资本)、国策投资作为精锋医疗的老股东持续追加投资。本轮融资也是国策投资连续第三轮参与投资精锋医疗。本轮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及生产投入,并进一步提升精锋医疗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服务能力。
需求旺盛 技术壁垒优势显著
精锋医疗致力于打造未来外科手术的创新解决方案,目前同时掌握多孔手术机器人和单孔手术机器人技术,累计申请及授权专利总计超400余项。凭借多年钻研和积累,精锋医疗团队已独立掌握手术机器人所涉及的所有核心技术,包括结构设计、系统控制、运动算法与人工智能算法等。在深厚的技术基础之上,精锋医疗全方位布局多孔手术机器人、单孔手术机器人、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和高端医疗器械等多个产品管线。
目前,公司的两款明星产品——多孔手术机器人和单孔手术机器人——已经显示出在国内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和领先优势。其中,精锋多孔手术机器人在部分参数上已经超越了进口产品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并已于2021年9月完成泌尿外科注册临床入组。此次注册临床试验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同开展。同时,该款机器人于今年8月率先进入妇科领域注册临床试验阶段,成为国内首个进入双科室临床试验的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此外,精锋单孔手术机器人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已于2021年4月获得通过,即将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
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国内医疗科技发展的重点之一。其中,精锋医疗所从事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并且能够切实提升医疗效果,真正解决医疗痛点。相较于骨科、神经介入等相对标准化、固定路径的机器人,腔镜手术人在辅助医生完成高精度复杂手术时可以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给病患带来的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可以解决部分人工手术、内窥镜手术的弊端和待改进之处。
这种技术优势也使得医疗主体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长。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显示,虽然中国投入使用的腔镜手术机器人数量不断上升, 但仍有大量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的需求未被满足。2018年至2020年,一台腔镜手术机器人在美国平均每年要辅助进行240例手术,而在中国,这个数字为299例。这一差距显示了腔镜手术机器人在中国的需求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各科室尤其是考虑到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医疗实践中的使用日益普遍。
政策加持 看好长期结构性机会
政策层面也持续利好手术机器人行业。为应对机器人辅助手术日益增长的需求,中国政府已出台多项鼓励措施,促进手术机器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2019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器械注册制度改革;科学技术部亦启动了国家863计划支持手术机器人的发展。
精锋医疗是国策投资在医疗科技领域最为重要的一笔投资,也是国策投资贯彻“科技制造业+”战略的代表之作。连续参与三轮投资,也体现出国策投资对精锋医疗和其所处赛道的坚定认可。自成立之初,国策投资即坚持围绕科技制造的投资方向,遵循科技是底层逻辑、制造是实现手段的理念,坚定看好未来中国5至10年的结构性产业机会。
国策投资首席投资官刘同表示:“精锋医疗以前沿的科技底层技术为基础,结合了机器人力学、控制算法、电气工程、视觉导航及图像等技术,通过复杂度极高的生产流程,实现了上万个零部件集成的高端手术机器人。同时,精锋医疗的团队在短短几年实现了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临床认证等过程,展现出了从核心技术到临床应用的全面能力。相信精锋医疗作为行业领先的团队,有能力为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和普及作出重要贡献。”
精锋医疗创始人王建辰博士表示:“此轮融资标志着精锋医疗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四大产品管线都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全面的商业化,我们以‘把机器人打造成手术室标配’为愿景,在推进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及全面商业化落地方面越走越稳越走越快。我们十分期待能够早日让国内更多的患者享受到‘新国货’提供的高质量的治疗。”
作为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专业的投资平台,国策投资自成立伊始即坚定的围绕硬核科技领域展开投资布局,深植产业研究,在投研上始终保持前瞻和定力,专注于中国的结构性增长的投资机会,聚焦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
目前,国策投资已完成两支主基金募集,基金已投资项目包括字节跳动、珠海冠宇、山东天岳、思尔芯、东微半导体、伏达半导体、芯耀辉、芯德半导体、江苏富乐德等科技领域优质企业。